2021年1月12日,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中国知名商人孟晚舟被加拿大警方于2018年12月1日在温哥华机场逮捕。此事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热议。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在加拿大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协议,回到了祖国。但就在孟晚舟回国当天,沈阳法院又公开宣判,中国籍加拿大人康明凯被判有期徒刑11年,罚款100万元人民币,家属称康已在2018年底被拘留,之后一直处于“失踪”状态,直到2021年9月才获准律师会见。
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都涉及到了“取保候审”。在孟晚舟案中,她被加拿大警方逮捕后,被保释出狱,并被要求每日晚上在指定时间内回到居住地,直到审判结束。而康明凯案中,他被拘留后,被取保候审,期间一直没有律师会见。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但不需要羁押的强制措施,被告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案件的相关机关报到,并接受监管。这是一种相对轻微的强制措施,旨在保障司法公正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践中,取保候审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地方会滥用取保候审措施,将其作为“软拘留”手段,将被告人长时间限制在一个地方,限制其出行、交际和工作。其次,在取保候审期间,一些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保障,比如律师会见和身体健康等方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取保候审的监管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防止滥用取保候审措施。另一方面,要完善取保候审的制度机制,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的最长时间,对超期的要进行处罚;规定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律师会见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