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判断案件胜败的重要依据。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证据的收集、保全、呈现和运用等程序。本文将从证据收集和运用两个方面,介绍民事诉讼中的证据相关规定。
证据的收集
一、主动收集证据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主动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当事人应当注意,证据必须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否则可能会被法院排除。
二、申请人民法院协助收集证据
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协助收集证据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 证据在对方手中,难以获取;
- 证据可能灭失;
- 当事人因故不能自行收集证据。
当事人提出申请后,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需要,指定专人前往收集证据,或者要求当事人提供必要的协助。
证据的运用
一、证据的呈现
在庭审中,当事人应当在法庭规定的期限内,将证据提交给法院。法院在审理中,依法将证据进行查验、认定和评价,最终作为判决的依据。
二、证据的排除
在收集和运用证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证据不足、证据不真实等情形。此时,法院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证据进行排除。例如,证据来源不明确、证据与案件无关、证据经过非法手段取得等情况,都可能被法院排除。
总之,证据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当事人需要在程序规定的时限内,收集、保全、呈现证据。同时,法院也会根据相关规定,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