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保候审:法律之手严惩违纪行为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官员和企业家因涉嫌违纪被带走调查。而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措施就是“取保候审”。最近又有消息称,在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华波等人落马后,他们也被采用了这一手段。
所谓“取保候审”,即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立案侦查、还未移送起诉、但需要执行强制措施限制其自由情况下,根据具体案件情况作出不收押或者暂时解除羁押并让其回家居住等条件,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公安机关接受调查活动。
相比于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性控制方式,“取保候审”更加灵活。既能确保存放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此外,“取保候审”还可使办案效率得到提高。尤其对那些社会影响较大、处理复杂度较高或重要证据集中于现场容易丢失无从搜寻的特殊类型刑事案件而言,则显得格外必要有效。
然而,“取保候审”的使用范围仍需明确定界与规范化操作。“任意扣压民间资金以及‘老板质押’式实名举报陷阱甚至恶意插错过去几十年细节……都是我们避免应该注意到不能再出现问题。” 专家表示:“在满足相关程序正义前提下,所有类似非正式工商户民生领域投诉信息均须转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总之,在治理国家机器上存在漏洞并非新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全面从严治党条例》《监察法》,一个个重量级文件背后包含着打铁必须靠自身硬功夫精神力量;只有真正在平衡好预防与处置两方面力度上做好文章 ,才能彰显改革开放40周年底色魔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