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不一定为实,刑事案件中的证人可信度问题
在刑事案件中,证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一起事件,在不同证人口供之间存在着矛盾甚至相互抵触。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评估、认定和使用证据呢?
首先需要了解到的是“眼见并不一定就等于真实”,尤其当个体感官能力出现偏差或者被其他因素所影响时更应该引起警惕。
对于目击过程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 个体主观性问题
- 视角受限(比如夜晚光线较弱)
- 面临极端恐惧或紧张状态
- 记忆时间跨度长导致遗漏细节等
而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其他可能干扰视听记忆诸方面信息获取机制和处理逻辑方式正常运行。
那么针对上述原因及干扰是否可以完全排除?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说作为法律工作者来讲,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方法加以补救措施,提高利用各类数量化技术手段搜集相关数据质量,并通过专业培训帮助调查员从心理层面上降低某些错误率风险存在;同时也需要保障嫌疑对象权益与便民服务经验总结促进司法公平效率共赢模式落地执行。(600字)
标题:眼见未必为实——关注刑事证物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