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为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涉足互联网领域。然而,在这个看似无边界的虚拟空间中也有着严格规范与约束——各种涉及到知识产权、隐私保护、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纷至沓来。
对此,“我只是一个小号”、“我并没有恶意行为”等理由都不能成为违反相关规定时逃避处罚或减轻惩罚的合理解释。在网络世界里“知法犯法”,必须要承担相应风险和后果。
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使用他人创作内容需要尽量遵守著作权相关规定。一些常见问题如:转载文章是否需注明出处?可以盗图吗?能否以修改原文方式进行再发布?若存在侵权行为,则可能会召开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并被追究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还将影响信用记录和社会评价。
其次,在线下绕路打车或者在线上平台寻求非正当手段获取优惠活动均属于诈骗行径。“黑车司机”、“水军营销员”的暂得利益背后隐藏了巨大风险。通过攫取客户信息谋取商业利益未经许可则构成泄露用户隐私事件;欺诈消费者则被认定触碰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五条之禁止扰乱公共秩序部分内容所述情形。。
最重要也最基本地需要注意身份证件真实性问题。“山东3·15特别节目曝光数码快印店造假 身份证复印制造‘神’单据”。如果你有类似心思去劣质摆摊点储存他人数据资料制售仿牌商品,则已触状结案元素(即引起警方立案),并容易导致其他更加严重指控比如生产销售毒品环节串连进局。
总之,“老板说没关系啦!”“就那么两百块钱!退回去你捡漏呢。”……这样对待与处理违章操作仅仅是自欺欺人而已。(作者笔名:Cynthia)